心理危机概念
讲座上,柳老师基于校园心理危机现状和调查数据,围绕着校园心理危机的概念、原因、类型、信号、预防、干预全过程,采取心理测试、现场模拟、互动提问多种方式,深入浅出地分析解读了有关校园心理危机的相关问题和要点,激发了老师们主动思考和交流探讨的热情,对于老师们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的有关心理危机的疑难问题给予了心理学方面的专业指导和具有操作性的建议。
柳老师首先以心理危机小测试激发老师们思考,引入心理危机的概念和现状。老师们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后,柳老师强调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原则:“在危机干预中我们要秉持一种信念,即始终相信危机是可以被干预的,态度比方法更重要,资源总比困难多。”
心理危机类型
随后柳老师以举例的方式分别阐释了心理危机的四种类型,即发展性危机、境遇性危机、存在性危机和病理性危机,加深了老师们对心理危机的理解。
心理危机原因
接下来讲座第三部分以《深海》电影片段引导老师们思考心理危机背后的原因,并且向老师们详细解读了当下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发生的研究结果。在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中,小学生正处于勤奋感对自卑感的阶段,中学生正处于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阶段,这启示我们要关注学生成就感和自我同一性的发展需求。
心识别理危机的信号
柳老师向老师们着重指出,心理危机的发生是有迹象的,主要表现在生理、情绪、认知、行为和生活事件上,我们全体人员对学生状况要保持关注,要及时觉察学生心理危机的信号,早发现,早预防。
心理危机预防
同时讲座中以模拟演练的方式,让老师们体验学生的视角,体会不同话语的力量,教导老师们如何与学生实现有效沟通的方法。
在开学、考前、考后等关键节点,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采用科学的有针对性的策略预防心理危机的产生。
心理危机干预
面临心理危机时,需立即启动危机干预流程,及时反馈,及时处理。心理危机后,复盘并更新已有方案。
通过此次专题座,有效提高了我校教职队伍关于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意识和能力,深入学习了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基本知识与技巧,增强对学生心理波动反应的敏感度和警惕性,对更好地维护我校学生心理健康和身心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教育之路漫漫,让我们一起用心守护,以萤火之光,共筑平安美好校园。
上一篇:
下一篇: